2017年元月29日,农历正月初二,我们一家来到鹤壁市第一古村落——肥泉村,探访“张家大院”。
驱车入村,向村民打听“张家大院”具体方位,村民热情的向我们介绍了“张家大院”。“张家大院“在肥泉村童叟皆知,并以此为豪,每个人都对”张大善人“的事迹如数家珍。
在村民的指引下,我来到了“张家大院“门前。他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那里是一个大院,分明就是明清时代的建筑群,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庄,居然有这么大规模的古代建筑,真的有一种穿越的感觉。
传说张家大院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(1640)年,主要院落建于清道光和民国年间,虽经百年沧桑,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。“张家大院“整体建筑为四合院,有建筑38栋189间,座北朝南,院落之间由”两个“三门相照”和一个“五门相照”遥想呼应,总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,建筑规模、格局在当地首屈一指,显示了张家曾经的显赫地位。
进入大院,高墙古朴,窄巷深幽,有古朴的单层瓦房,也有当时略显豪华的两层楼房,还有炮楼、枪械库等防御工事。大院都是统一的砖瓦结构。初入大院,你会有走迷宫的感觉,院套院,屋连屋,每个四合院又极近相同,有些屋舍已无人居住,但也还有些恋旧的舍不得这些老屋,仍然居住在里面。据村民介绍,这些现存老屋最古老的已400余年,现仍有人居住。整个“张家大院”,不论是否有人居住,每个院落、每条小巷都被村民打扫的干干净净。置身其中,仿佛能感觉到他曾经的繁华与热闹,也能体会到主人的地位之显赫及家族之庞大。
探访“张家大院”,不得不说“张大善人”。“张大善人”本名张士成,在张家族谱上评价他:“性情温和好义,行乐济贫”。 1942年河南大旱,大量饥民有的逃荒,有的饿死。张士成命家人在村口支起两口大锅,为灾民免费供应一日两餐。为救济灾民,张士成家中粮食全部被吃完,就向周边富户借粮食500辆牛车。张士成救活了上万的灾民,老百姓感激不尽,送他“张大善人”的称号。他不但救济灾民,也曾倾尽家产支援八路军。“张大善人”的称号流传至今,“张大善人”的善举被后人津津乐道。
近年来,鹤壁市肥泉村被誉为“鹤壁市第一古村落”,政府要对“张家大院”进行文物保护与修建。期待“张家大院”被更完整的保护起来并为更多的人所认知,让“张大善人”的善举更好的被我们传承下去。